Spring MVC基础
# 基础
谈到这个问题,我们不得不提提之前 Model1 和 Model2 这两个没有 Spring MVC 的时代。
Model1 时代 : 很多学 Java 后端比较晚的朋友可能并没有接触过 Model1 模式下的 JavaWeb 应用开发。在 Model1 模式下,整个 Web 应用几乎全部用 JSP 页面组成,只用少量的 JavaBean 来处理数据库连接、访问等操作。这个模式下 JSP 即是控制层又是表现层。显而易见,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。比如①将控制逻辑和表现逻辑混杂在一起,导致代码重用率极低;②前端和后端相互依赖,难以进行测试并且开发效率极低;
Model2 时代 :学过 Servlet 并做过相关 Demo 的朋友应该了解“Java Bean(Model)+ JSP(View,)+Servlet(Controller) ”这种开发模式,这就是早期的 JavaWeb MVC 开发模式。Model:系统涉及的数据,也就是 dao 和 bean**。View:展示模型中的数据,只是用来展示。Controller:处理用户请求都发送给 ,返回数据给 JSP 并展示给用户**。
Model2 模式下还存在很多问题,Model2的抽象和封装程度还远远不够,使用Model2进行开发时不可避免地会重复造轮子,这就大大降低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。于是很多JavaWeb开发相关的 MVC 框架应运而生比如Struts2,但是 Struts2 比较笨重。随着 Spring 轻量级开发框架的流行,Spring 生态圈出现了 Spring MVC 框架, Spring MVC 是当前最优秀的 MVC 框架。相比于 Struts2 , Spring MVC 使用更加简单和方便,开发效率更高,并且 Spring MVC 运行速度更快。
MVC 是一种设计模式,Spring MVC 是一款很优秀的 MVC 框架。Spring MVC 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简洁的Web层的开发,并且它天生与 Spring 框架集成。Spring MVC 下我们一般把后端项目分为 Service层(处理业务)、Dao层(数据库操作)、Entity层(实体类)、Controller层(控制层,返回数据给前台页面)。
# Spring MVC 总览
Spring MVC是Spring提供的一个强大而灵活的Web框架,它是一款实现了MVC设计模式的、请求驱动的轻量级Web框架。**Spring MVC使用MVC架构模式将Web层的各组件进行了解耦。**借助Spring提供的注解功能,Spring MVC提供了POJO(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)的开发模式,使得开发和测试更加简单,开发效率更高。
流程说明(重要):
- 客户端(浏览器)发送请求,直接请求到 DispatcherServlet。
- DispatcherServlet 根据请求信息调用 HandlerMapping,解析请求对应的 Handler。
- 解析到对应的 Handler(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 Controller 控制器)后,开始由 HandlerAdapter 适配器处理。
- HandlerAdapter 会根据 Handler 来调用真正的处理器开处理请求,并处理相应的业务逻辑。
- 处理器处理完业务后,会返回一个 ModelAndView 对象,Model 是返回的数据对象,View 是个逻辑上的 View。
- ViewResolver 会根据逻辑 View 查找实际的 View。
- DispaterServlet 把返回的 Model 传给 View(视图渲染)。
- 把 View 返回给请求者(浏览器)
# Spring MVC 与三层架构
MVC: model + view + controller
三层架构: 展现层(view) + 应用层(service) + 数据访问层(dao)
# 三层架构
三层架构是指:视图层View、服务层Service、持久层Dao,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。
View层:用于接收用户提交请求的代码在这里编写。
Service层:系统的业务逻辑主要在这里编写。
Dao层:直接操作数据库的代码在这里编写。
为了更好的降低各层间的耦合度,在三层架构程序设计中,采用面向抽象编程。即上层对下层的调用,是通过接口实现的。而下层对上层的真正服务提供者,是下层接口的实现类。服务标准(接口)是相同的,服务提供者(实现类)可以更换。这就实现了层间的耦合。
# MVC
MVC是指:Model模型、View视图、Controller控件器。
View:视图,为用户提供使用界面,与用户直接进行交互。
Model:模型,承载数据,并对用户提交请求进行计算的模块。其分为两类,一类称为数据承载Bean,一类称为业务处理Bean。所谓数据承载Bean是指实体类,专门承载业务数据的,如Student、User等。而业务处理Bean则是指Service或Dao对象,专门用于处理用户提交请求的。
Controller:控制器,用于将用户请求转发给相应的Model进行处理,并处理Model的计算结果向用户提供相应响应。
MVC架构程序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:
(1)用户通过View页面向服务端提出请求,可以是表单请求、超链接请求、AJAX请求等。
(2)服务端Controller控制器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进行解析,找到相应 的Model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。
(3)Model处理后,将处理结果再交给Controller。
(4)Controller在接到处理结果后,根据处理结果找到要作为向客户端发回的响应View页面。页面经渲染(数据填充)后,再发送给客户端。
# MVC与三层架构的关系
model并不等于数据访问层,view也不等于展现层,controller更不代表应用层。
实际上MVC只存在三层架构的展现层
MVC与三层架构很相似,但它们并不一样。如果以三层架构为背景,那么MVC的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的是什么?
三层架构中的View层简单的说就是跟用户发生直接关系的层,MVC中的V和C就是这样的存在,所以MVC中的V和C均属于三层架构的View层。同时,我们知道MVC中的M(Model)包括了数据承载Bean和业务处理Bean,其中业务处理Bean分为Service或Dao对象,分别对应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库操作,相应的,它们对应的是三层架构中的Service层和Dao层。
故,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:
# SSM与三层架构的关系
SSM即SpringMVC、Spring、Mybatis三个框架。它们在三层架构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,即它们在三层架构中的功能各不相同,各司其职。
SpringMVC:作为View层的实现者,完成用户的请求接收功能。SpringMVC的Controller作为整个应用的控制器,完成用户请求的转发及对用户的响应。
MyBatis:作为 Dao层的实现者,完成对数据库的增、删、改、查功能。
Spring:以整个应用大管家的身份出现。整个应用中所有的Bean的生命周期行为,均由Spring来管理。即整个应用中所有对象的创建、初始化、销毁,及对象间关联关系的维护,均由Spring进行管理。
# Spring MVC常用注解
@Controller, @RequestMapping, @ResponseBody, @RequestBody, @RestController, @PathVariable
# @Controller和@RestController区别
- @RestController 是一个组合注解, 组合了@Controller和@ResponseBody
- Controller 返回一个页面**。**单独使用 @Controller 不加 @ResponseBody的话一般使用在要返回一个视图的情况,这种情况属于比较传统的Spring MVC 的应用,对应于前后端不分离的情况。
- @RestController **返回JSON 或 XML 形式数据。**但@RestController只返回对象,对象数据直接以 JSON 或 XML 形式写入 HTTP 响应(Response)中,这种情况属于 RESTful Web服务,这也是目前日常开发所接触的最常用的情况(前后端分离)。
@Controller +@ResponseBody 返回JSON 或 XML 形式数据
@ResponseBody 注解的作用是将 Controller 的方法返回的对象通过适当的转换器转换为指定的格式之后,写入到HTTP 响应(Response)对象的 body 中,通常用来返回 JSON 或者 XML 数据,返回 JSON 数据的情况比较多。
# Spring MVC拦截器
- 可让普通的Bean实现HanlderInterceptor接口或者继承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类来实现自定义拦截器。
- 重写preHandle方法,在请求发生前执行。重写postHandle方法,在请求完成后执行。
- 配置拦截器的Bean。重写addInterceptors方法,注册拦截器。
# BO,entity,VO,PO的区别?
# RestFul规范
RESTful是目前最流行的API设计规范,它是用于Web数据接口的设计。从字面可以看出,他是Rest式的接口,所以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Rest。
REST与技术无关,它代表的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,REST它是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简称,中文的含义是: "表征状态转移" 或 "表现层状态转化"。它是基于HTTP、URI、XML、JSON等标准和协议,支持轻量级、跨平台、跨语言的架构设计。
# 一. 理解为什么要使用RESTful API设计规范?
在很久以前,工作时间长的同学肯定经历过使用velocity语法来编写html模板代码,也就是说我们的前端页面放在服务器端那边进行编译的,更准确的可以理解为 "前后端没有进行分离",那么在那个时候,页面、数据及模板渲染操作都是放在服务器端进行的,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: 后期维护比较麻烦,前端开发人员还必须掌握velocity相关的语法。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慢慢就出现了前后端分离的思想: 即后端负责数据接口, 前端负责数据渲染, 前端只需要请求下api接口拿到数据,然后再将数据显示出来。因此后端开发人员需要设计api接口,因此为了统一规范: 社区就出现了 RESTful API 规范,其实该规范很早就有的,只是最近慢慢流行起来,RESTful API 可以通过一套统一的接口为所有web相关提供服务,实现前后端分离。
# 二. Rest设计原则
那么怎么样可以设计成REST的架构规范呢? 需要符合如下的一些原则:
- 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;
- 同一种资源有多种表现形式(xml/json);
- 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。
- 规范统一接口。
- 返回一致的数据格式。
- 可缓存(客户端可以缓存响应的内容)。
符合上述REST原则的架构方式被称作为 RESTful 规范。